欢迎来到 农民权益在线网!
今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浏阳市渔业渔政管理部门通过持续开展禁捕禁渔、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守护水生生态环境。
开展“减塑”清网行动,让鱼儿畅游无忧
春季是鱼类的繁殖期,也是鱼类的产卵期,鱼类容易靠近陷阱,是非法捕捞高发期。其中地笼网就属于天然水域禁用的一种渔具,此类渔具成本低、易操作,一旦放入水中就会大小通吃、一网打尽,严重破坏水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不仅严重影响、破坏水生态,造成塑料环境污染,而且阻碍河道行洪畅通,属于重点取缔渔具之列。浏阳市渔业渔政将治理非法渔具作为治理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日常巡查治理力度。截止4月22日,浏阳市今年来共清理破损、遗弃等地笼、粘网等非法渔具共计405件。考虑到虾类养殖业市场对地笼网的需求,对地笼网渔具开展分类管控,对于池塘和稻田等封闭水域允许使用生产性地笼网进行虾蟹鳅等养殖和捕捞作业,在公共自然水域禁止使用。浏阳市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及专班、各职能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开展渔政巡查、执法和非法渔具的清理以及市场监管等各项措施,以此增加对水生生态的保护力度。
开展增殖放流,增添水域“精灵”
4月15日,浏阳市分别在浏阳河大溪河达浒段、小溪河高坪段举行以“十年禁渔、部门联动、全民守护、共建和谐水生态”为主题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仅在浏阳河达浒河段举行的“2022年浏阳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60万尾,包含细鳞斜颌鲴、花䱻、黄尾鲴3个品类。
建造野生鱼“人工产房”,为水生态修复添活力
4月10日,浏阳市一处约100平方米的鱼类“人工产房”建造完成。“人工产房”由竹竿扎成矩形网格,每个网格里都密密麻麻地绑着一捆捆棕榈毛,网格和浮筒悬浮在水面,棕榈毛沉浸在水下不同深度,让各种鱼类在其上产卵。据估算,这座产房每年可产鱼卵达5000万粒,鱼卵的孵化率如按20%计算,即每年可以为浏阳河提供约1000万条天然水域环境中自然孵化的野生鱼类。